一本综合五月花在线视频_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小草_国产男女激情av_婷婷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全球動力鋰電池"荒",且看我國如何破局

鉅大鋰電  |  點擊量:0  |  2022年06月13日  

動力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命脈。對車企來說,動力鋰電池就像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性能質量、生產供應和服務保障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的生命持久力。隨著新能源汽車熱度不斷提升,全球動力鋰電池供需缺口引發(fā)電池"荒",我國唯有突破動力鋰電池產量、原材料、技術三大困境,化危機為先機,才能在這場全球競技中實現彎道超車占領優(yōu)勢地位。


一、全球動力鋰電池供需缺口持續(xù)擴大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持續(xù)高景氣發(fā)展的背景下,全球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量穩(wěn)步攀升。據市場機構EVVolumes統(tǒng)計,2020年全球汽車用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同比上升17%,達到137GWh;2021年上半年,裝機量累計達到115.1GWh,同比上升155.8%。


圖12017-2025年全球鋰電池及動力型鋰電池需求量(裝機量)及預測(單位:GWh,%)


動力鋰電池需求量不斷上漲,但全球鋰電池原材料卻面對短缺。一方面,全球鋰礦、鈷礦、鎳礦等部分礦山資源在2020年經歷了停產、破產、合并,產量有所收縮,供應端存在不穩(wěn)定因素,導致供應緊張。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沖擊,相關公司的擴產計劃相應擱置或延后,同時由于化工類產品如電解液產量不足,造成原材料進一步短缺。


全球動力鋰電池供需缺口將持續(xù)擴大。全球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達406千兆瓦時(GWH),而動力鋰電池供應預計為335千兆瓦時(GWH),缺口約18%。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到約40%。根據美國銀行最新公布的報告,由于需求快速拉升,市場短時間內無法做好準備,動力鋰電池供應或在2025年-2026年"售罄",屆時各電池廠產量利用率都將超過85%;2026年-2030年間,"電池荒"可能進一步加劇。


圖22023-2025年全球動力鋰電池供需缺口(單位:%)


我國動力(17.700,-0.14,-0.78%)電池短缺問題初見端倪。據動力鋰電池聯盟數據,2021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累計裝車量52.5GWh,同比上升200.3%。發(fā)展勢頭強勁的同時,卻面對著動力鋰電池供應緊缺、車企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困境。目前,我國300家在冊生產動力鋰電池的公司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目前多數公司的鋰電池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估計產量瓶頸將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存在。一場電池供應短缺的危機正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蔓延。


二、我國動力鋰電池三大難題亟待破局


(一)動力鋰電池產量問題


我國電池生產公司未能正確預估市場走向。2020年,我國動力鋰電池裝機量累計63.6GWh,同比上升2.3%。新冠疫情蔓延后,電池生產公司由于錯估形勢,未能按照預期實現擴產計劃,當面對新能源車爆發(fā)式上升時,無法跟上車企發(fā)展速度,遇到增產瓶頸。


結構性緊缺問題日益凸顯。據我國汽車動力鋰電池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盟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鋰電池有近30%的產品尚未裝機利用,產量和裝機量存在較大差距。據測算,目前我國供應高端動力鋰電池廠商的有效產量為300GWh,而2021年的預計裝機量大概為200多GWh。表面上看產量缺口并不大,但實際情況是,電池生產線大多具備定制化特點,假如配套車型銷量不達預期,產量就無法充分發(fā)揮。我國目前共有電池生產廠千余家,但能夠成規(guī)模生產動力鋰電池的公司只有十家左右。所以問題的根源是結構性緊缺,缺優(yōu)質公司供貨。


(二)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問題


全球缺貨鋰礦資源面對短缺。2019年,全球鋰價經歷暴跌,很多南美礦山被迫減產甚至關停,雅保和Orocobre等頭部公司在未來一到兩年基本沒有增量釋放。另外,全球鋰資源集中在少數礦山中,全球最優(yōu)質的鹽湖鋰分布在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占全球鋰資源量58%,儲量最豐富的智利鋰礦的開發(fā)有配額限制,不能在短時間內隨意提高產量。綜合來看,南美礦山恢復生產和投產要時間,鋰的供需缺口在短時間內是剛性的,而在可預見的長期內也改善乏力。


我國鋰資源高度依賴進口。2017年鋰資源全球產量為23萬噸,其中我國的使用量為12.5萬噸,占全球總量的52%。2019年國內利用本土的鋰資源加工的基礎鋰鹽僅為6.5萬噸。我國進口鋰礦石重要來自澳大利亞,進口西澳鋰精礦作為原料生產鋰化合物及深加工產品。在鋰礦自給率只有20%的情況下,一旦因為某些外部因素導致國內公司持股礦場停止供貨,海外鋰礦進口被掐斷,以CATL(589.500,-1.10,-0.19%)為代表的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將面對嚴峻考驗。


鋰進口緊張導致相關材料價格上漲。動力鋰電池的成本當中,正極材料的占比超過40%,鋰恰是正極材料的核心原料。數據顯示,正極材料、電解液六氟磷酸鋰的價格皆出現上漲。七月一日,六氟磷酸鋰的市場報價為每噸33萬元,較六月三十日每噸上漲5000元,今年以來價格總體漲幅超過200%,而且供應極為緊張,加大了電芯廠迅速擴大產量的難度。


(三)動力鋰電池技術問題


我國在動力鋰電池核心技術方面仍有欠缺。在高端電池的四大核心材料中,我國的隔膜產業(yè)仍是短板,目前重要依賴大量進口;我國多數國產電解液供應商仍無法掌握電解液的全部數據;正負極材料的國際競爭力有所提升,但在高端產品供應方面和國際水平存在差距,部分供應商仍需采購日韓廠商的高性能前驅體。此外,電池輔料中的PVDF粘結劑、高端碳納米管導電劑的性能無法和國際接軌,由于投入產出不成正比,進口依賴在短時間內難以擺脫;國產鋁塑膜可靠性尚未達到驗證周期;激光器、超聲波發(fā)生器和高可靠性的PLC等高端基礎零部件匱乏,制約了我國電池公司選購設備的自主性。


海外競爭加劇倒逼我國公司提前布局。一方面,警惕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在意識形態(tài)上或國際知識產權保護上限制我國對外合作。在美國推出史上最激進的新能源汽車激勵政策的背景下,我國動力鋰電池頭部公司可能成為其最大競爭對象,具有打壓和制裁的潛在威脅。另一方面,日韓等動力鋰電池公司加快在我國布局,如韓國SKI在江蘇常州建設面向純電動汽車的鋰電池廠、日本松下在大連廠新建動力鋰電池生產線。日韓動力鋰電池公司擁有技術比較優(yōu)勢,倒逼我國優(yōu)勢公司在產品、技術和渠道方面推進創(chuàng)新力度。


三、我國加快補短板需從三方面發(fā)力


(一)打破固有格局,提高本土自給率


為解決當前困境,我國要加緊布局海外鋰資源。目前,專家級鋰資源重要集中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大型鹽湖包括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智利鹽湖、阿根廷鹽湖。重要鋰輝石礦包括澳大利亞泰利森旗下的Greenbush礦山和澳大利亞RIM公司的MtMarion鋰礦。在澳中關系前景不甚明朗的國際局勢下,我國公司要通過收購、并購或控股等手段,加大和南美國家鋰礦公司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為鋰鹽產量擴充保障原料供應、降低原料采購成本、提升產品盈利能力和新增資源儲備。


另一方面,加快我國本土鋰礦開采和提煉技術水平,積極開發(fā)國內鋰資源市場。我國青海、西藏和四川鋰資源儲量占國內鋰資源儲量的絕大部分。2020年青海和西藏合計產量為9.5萬噸,僅占國內碳酸鋰產量的21.47%,我國鹽湖鋰資源遠未有效利用。我國需圍繞前端提鋰能力和后端鋰鹽生產兩方面優(yōu)化鹽湖提鋰技術,同時積極研發(fā)新型鋰吸附劑、萃取劑,以及膜法的應用,降低鹽湖提鋰成本。此外,支持探索海水提鋰等新技術創(chuàng)新,鼓勵新產業(yè)(47.890,-0.64,-1.32%)和新興科技公司的發(fā)展。


(二)攻堅核心技術,掌握行業(yè)話語權


當前,鋰電池經過鈷酸鋰、磷酸鐵鋰和三元鋰迭代,正朝著第三代邁進。如今,我國在負極材料、電解質等研究上,可以匹敵發(fā)達國家,但在鋰電池隔膜、能量密度上仍有差距。比如CATL雖然持續(xù)數年位居全球電池市場第一,但國內外的產業(yè)研報仍將松下、LG列在第一檔,而CATL和比亞迪(290.600,5.81,2.04%)列在第二檔。若和日本相比,我國在鋰電池研發(fā)的人力和資金投入,都有較大差距。這凸顯基礎科學研究極為重要,同時要靠國家、科研機構和公司的長久堅持和投入。


固態(tài)電池技術的出現,又打開了一個新通道,為我國重新掌握電池技術主動權帶來機會。2020年十一月二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明確"加快全固態(tài)動力鋰電池技術研發(fā)及產業(yè)化",并將固態(tài)電池列為"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研發(fā)固態(tài)電池的國內外創(chuàng)業(yè)公司快速發(fā)力,集中固態(tài)電池技術單點突破。除了要解決基礎科學難題,固態(tài)電池在技術上還存在大量要攻關的難點,固態(tài)電池量產面對著生產工藝、產品一致性保障,規(guī)?;杀究煽匾约肮溑涮壮墒斓葐栴}。必須發(fā)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組織各路精英聯合攻關,搶占關鍵技術制高點。


(三)遵從整體規(guī)劃,提高優(yōu)質產量


當前,國內動力鋰電池行業(yè)高端電芯及優(yōu)質產量不足、低端產量過剩的矛盾沒有根本改變,但進行結構調整,持續(xù)優(yōu)化產量還要一個過程。"電池荒"的信號一出來,國內多家動力鋰電池產業(yè)鏈公司紛紛增資擴產,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相關投資項目超過57筆,規(guī)劃總投資超3500億元。其中,不僅有動力鋰電池公司,也有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及相關生產設備公司。頭部公司更是快速搶占制高點,2021年一季度我國頭部動力鋰電池公司相繼公布了20多個動力鋰電池相關新投建項目,投資高達1600多億元,建設年產量超過350GWh。


必須清醒看到,在結構調整未完成的情況下,持續(xù)擴產有可能在產業(yè)鏈的整體或局部形成新的產量過剩。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容易出現混戰(zhàn)格局。必須站穩(wěn)腳跟,不自亂陣營。要全行業(yè)服從國家規(guī)劃布局的引導并自覺和國家總體戰(zhàn)略相配合,剔除低端產量,減少盲目性。同時國家要提高規(guī)劃的指向性、約束性,加大結構調整、提質增效力度,防止動力鋰電池產業(yè)鏈將來因局部的低端薄弱影響整體的高質量發(fā)展。


(作者李泯泯來自賽迪智庫安全產業(yè)研究所)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