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8月05日
鋰離子電池為什么變小了
近年來,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一直在向更輕更薄發(fā)展,其中,鋰離子電池在保持大小不變或更小的情況下,續(xù)航能力卻要求不斷提升。此外,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要怎么樣在有限的車體空間內擁有更長續(xù)航里程的電量也是一個要處理問題。為讓下一代鋰離子電池更輕便,天津大學科學團隊研制出了硫模板法。
針對日益加強的需求,研究學者一直致力于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提升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納米技術可以使電池更輕、更快,但由于納米材料較低的密度,更小成為橫亙在儲能范疇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楊全紅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硫模板法,他們通過對高體積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最終完成石墨烯對活性顆粒包裹的量體裁衣,使鋰離子電池縮小成為可能。
在材料的性質研究上,研究學者發(fā)現(xiàn),雖然鋰離子電池已經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是錫、硅等非碳材料有望取代目前商用石墨,大幅提高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質量能量密度。不過,這兩種材料的體積膨脹問題限制了其自身的使用和發(fā)展。
于是研究人員采用改進后的碳納米材料構建的碳籠結構處理了這一問題,基于石墨烯界面組裝,他們發(fā)明了對致密多孔碳籠精確定制的硫模板技術。
在采用毛細蒸發(fā)技術構建致密石墨烯網絡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引入硫作為一種可流動的體積模板,為非碳活性顆粒完成了石墨烯碳外衣的定制。試驗中,通過調制硫模板使用量,他們可以精確調控三維石墨烯碳籠結構,實現(xiàn)對非碳活性顆粒大小合身的包覆,從而在有效緩沖因非碳活性顆粒嵌鋰而導致的巨大體積膨脹,使其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體積性能。
下一篇:DC機房UPS電源鋰離子電池需求